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血液学杂志》 > 1999年第11期
编号:10670702
PIG-A基因突变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血液学杂志》 1999年第11期
     赵明峰 陈桂彬 邵宗鸿 300020 天津,中国医学科学院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、血液病医院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9 0 20 11


    关键词: 期刊 zhxyxzz 0 综 述 fur -->


    

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(PNH)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,临床表现多样,以持续性血管内溶血,阵发性加重为主要特征。业已证明,PIG-A基因突变而导致糖化磷脂酰肌醇(GPI)合成障碍,致使血细胞GPI锚连蛋白缺失,是引起PNH溶血等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。PIG-A基因突变及其引起GPI锚连蛋白的缺失在PNH发病、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
    1 PIG-A基因的概况 PIG-A基因位于染色体Xp22.1上,全长约17kb,编码含484个氨基酸的蛋白产物。编码区由1 452 bp组成,共有6个外显子,其中外显子1含5′非翻译区的一部分,外显子2含5′非翻译区的剩余部分和大约一半的编码区,3′非翻译区位于第6外显子的3′端(约2.1kb),外显子1至其上游583 bp之间为启动子区,其中有4个CAAT盒,2个AP-2序列,以及1个顺式调控元件。这些序列对PIG-A基因的表达非常重要[1] 。PIG-A基因参与了GPI生物合成的第一步:GlcNAc-PI(N-乙酰葡糖胺-磷脂酰肌醇)和GlcN-PI(N-葡糖胺-磷脂酰肌醇)的合成。GPI是在内质网中合成的。首先是GlcNAc(N-乙酰葡糖胺)从UDP-GlcNAc转移至PI,生成GlcNAc-PI,脱乙酰基后生成GlcN-PI,再加甘露糖,然后再加磷酸乙醇胺,最后经过修饰而成。在整个合成过程中至少有10个基因参与,其中第一步还有另外2个基因PIG-C、PIG-H,其它步骤中有PIG-B、PIG-G、PIG-F等[2] ......
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19053 字符